技术,是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根本性力量。就在汽车行业底盘技术普及CDC+空悬之时,有企业“搞事情”,准备开始挑战CDC所用的电磁阀减震器技术。
1月15日,京西集团举办了MagneRide®磁流变悬架国产化发布会,并正式发布《磁流变元年宣言》。作为唯一具备磁流变悬架研发和量产能力的企业,京西集团宣布第四代磁流变技术全面国产化,将这项豪华车型所用的智能底盘技术向下“平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发布会上,京西集团宣布了三个关键目标:第一,京西集团将全面实现磁流变零部件与制造能力的100%国产化;第二,2025年一季度实现量产,首次赋能中国纯电平台(品牌待宣);第三,使磁流变悬架的价格低于电磁阀悬架价格。
可以说,悬架领域“狼来了”。
“悬架天花板”挑战四明山
众所周知,目前汽车行业內空悬+CDC悬架,是主流的悬挂技术。而所谓CDC电磁悬架(连续阻尼控制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 CDC),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可调式减震器组成。
传感器负责收集车辆的动态数据,如车身加速度、转向角度等;控制器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最佳的阻尼设置;最后,可调式减震器会按照控制器的指令快速响应,调整阻尼大小,从而实现对车辆姿态的精确控制。
传统CDC对路面的扫描频率一般是100次每秒,响应时间在10ms以上。不过,国内比亚迪云辇-C的扫描频次据称可以达到上千次每秒,阻尼调节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按照比亚迪的说法,几乎与更高级的磁流变液减震器悬架相当。
而这次,在有着“浙江最危险山路”称号的四明山路段,职业车手周乐分别驾驶搭载MagneRide®磁流变减震器和其他减震器的凯迪拉克XT5,充分展现了磁流变的优异性能。我们在视频中也能看到,高速行驶时车身姿态非常稳定,山风很大也没有任何影响。
四明山上复杂多弯甚至很多连续180度发卡弯,但车手周乐的过弯时侧倾微小,过弯半径也小于正常车辆,还能自信加速内测出弯。此外,应邀而来的汽车媒体嘉宾驾驶车辆从蜿蜒的山路急弯到不平整的颠簸路面,也对磁流变悬架表现出的稳定性和精准控制能力做出高度评价。
而京西集团CEO刘喜合也驾驶京西MagneRide®磁流变减震器车型与驾驶其他减震器车型的周乐PK,虽然比输了,但还是证明了磁流变悬架的实力。他也强烈推荐试驾磁流变悬架车辆,“一定会印象深刻,绝对不负‘悬架天花板’称号。”
而这次发布会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以趣味科学小实验的形式用安装京西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减震器的车辆和其他车辆开展的四项测试:
车上固定手机在连续减速带路上拍摄篮球运动员对比垂向阻尼控制;
车顶放置网球连续绕桩对比倾斜控制;
在比利时路上行进时射箭对比俯仰控制;
车顶安装不倒翁在迷你金纳卡连续弯道对比整车操控。
对比之下,配备京西磁流变悬架的车辆车身姿态明显更稳,手机拍摄效果、剩余网球数量、射箭成绩、不倒翁摆动四项都展示出显著优势。
原因在于,京西磁流变悬架实时感知并以毫秒级(每秒1000次)的反应迅速调整悬架阻尼,也就是所谓的1,000次/秒调节主动阻尼控制技术,拉开了普通悬架在操控性与舒适性之间的性能距离。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优化了驾驶体验,还显著提升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相比电磁阀减震器,磁流变悬架的适配范围更广,尤其在急转弯和颠簸路段等复杂工况下表现尤为突出。
京西MagneRide®磁流变减震器还有一个特性,就是硬件容易标准化,而且能在不同的车型上更好地实现通用化。好处是缩短车企调校的研发周期,便于后期OTA升级。京西集团工程副总裁陈伟刚介绍,“这是因为阻尼动态调节范围是电磁阀减震器的200%左右,只通过软件调节就可以获得不同阻尼强度的特性。因此,在车辆研发过程中调校的灵活度更高。”
磁流变技术怎么来的?
那么,目前国内还没人太了解的磁流变减震器是怎么来的呢?
京西集团CEO刘喜合介绍,磁流变减震器最早于2002年由京西集团前身德尔福发明,投产并搭载于美国豪华车型,量产至今已22年。目前,磁流变悬架技术迭代至第四代,在全球拥有140余项专利,包括40余项中国专利。
京西集团在美国、波兰、墨西哥三地设厂生产的磁流变减震器数量累计已突破1,000万支,为全球豪华和超豪华品牌提供了高标准底盘技术支持。
这次,京西集团将源于美国的最新第四代MagneRide®磁流变技术成功引入国内国产,实现了从全球前沿科技到本土制造能力的无缝衔接,“突显了京西集团在国内推动智能底盘技术平权,助力整车提升产品力和竞争力,普惠广大用户。”
为了保障产品可靠性,京西集团磁流变生产线全面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从物料识别到实时质量监控,构建了高效、精准、可追溯的生产体系,拥有全面防错系统,能够保证产品和过程的关键特性,确保每一支悬架从材料到成品的全方位品质控制。
此外,生产线配备全价值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全流程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通过自动化货柜、自动搬运车实现自动上料、检测、防错,确保全过程精准无误。制造执行系统(MES)全面实时质量监控、设备监控、生产进度监控,确保快速反应精准可追溯。
京西集团磁流变生产线高度集成的测量系统最终100%自动检测气压、阻抗、摩擦力、阻尼力等产品性能指标,确保交付给客户的磁流变悬架产品100%合格。
2025年,京西集团生产线的产能规模预计达200万支。以一车四支计,就是50万辆。而且,生产线已落地广东深圳和河北张家口。
京西的生产线未来还将快速扩大产能,提升N倍规模满足智能底盘系统需求。此外,京西集团磁流变悬架生产线目标是100%国产化,不仅将实现供应链本地化,更将成为磁流变悬架技术国内量产的核心支点,加速引领中国磁流变技术进入新阶段。
京西集团磁流变悬架的国产化,也将进一步赋能整车企业的悬架平台化、通用化研发,进一步加速研发,降低整车成本。据介绍,京西集团已与某纯电动车品牌达成超大金额的车型平台项目定点合作,同时,也与多家新能源和燃油车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具体品牌和合作内容,这次没有细讲,需等待。
刘喜合表示,京西集团始终致力于技术平权与供应链国产化的目标,通过优化磁流变悬架的生产成本,切实提升客户整车性价比。京西MagneRide®磁流变减震器加速进入更广阔的市场为自身和客户带来新增长,更为整个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智能主动阻尼控制技术的革新,京西集团国产MagneRide®磁流变减震器,意在“技术平权”,将从过去的豪华、超豪华品牌配置逐步普及到更多品牌和车型,为广大用户带来豪华车型级别的驾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