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枚摩天大楼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机率略大于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 2024 年的探索之旅中,有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现——一颗摩天大楼大小的小行星,它被赋予了独特的名称:2024 YR4。这颗小行星的规模之大,足以引发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据估计,它的直径在 130 至 300 呎(40 至 90 米)之间,其庞大的身躯使其潜在的威胁不容小觑。
它的轨道情况尤为引人担忧,可能在 2032 年与地球的轨道重合,这一发现瞬间引起了 NASA 的高度警觉。要知道,在宇宙的广袤空间中,天体的轨道变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小行星自身的物质分布等。
每日科学(ScitechDaily)的相关报导指出,小行星 2024 YR4 是在 2024 年 12 月 27 日首次被发现,并及时报告给了阿特拉斯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由 NASA 位于智利的“小行星陆地撞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站所观测到的。这一发现不仅展示了人类在天文观测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为我们应对潜在的天体威胁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自发现以来,这颗小行星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被列入 NASA 风险名单,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原因就在于它在未来几年内的“撞击机率不为零”。对其轨道的预测显示,它与地球轨道存在重叠的可能性,然而,这其中还存在诸多变数。毕竟,天体的运行轨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未知因素的影响。
(图/NASA)尽管这一情况听起来确实令人感到担忧,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类似的早期预警往往会随着后续更多的观察和研究而改变警告程度。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类似的天体接近地球的预警,但最终通过持续的观测和精确的计算,证明危险解除。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密切观察这颗小行星的动态,不断改进计算模型,以获取更精确的数据。他们深知,每一个数据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最终的结论产生重大影响。
最新的分析表明,2024 YR4 将于 2032 年 12 月 22 日最接近地球。至于被地球吸引甚至撞中地球的可能性,略高于 1%。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一个相对较安心的数值。但需要明确的是,随着科学家收集到更多的数据,这些机率估计很可能会发生改变。
假如这枚小行星真的被地球捕获,那么依照地球表面的海洋与陆地比例,它有 7 成的机率掉入海中。其尺寸相较于造成恐龙灭亡的小行星而言,不至于引发那种毁灭级别的海啸。然而,如果这枚小行星不幸掉到陆地,那么落入广阔的西伯利亚的机率最大。
近现代以来,西伯利亚地区就有过两次小行星/彗星的破坏纪录。一次是 1908 年的通古斯大爆炸(Tunguska event),那次爆炸摧毁了大面积的森林,其威力相当于数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另一次是 2013 年的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Chelyabinsk meteor),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尚未发现其他大型小行星撞击机率超过 1%。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对于宇宙中的未知威胁,人类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持续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