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攻入新闻主播的领域,这是否意味着真人主播的职业生涯正在倒计时?面对AI新闻播报0失误的精准度,播音专业的学生是否真的“碎了”?未来,他们还能靠自己的专业技能立足吗?

近日,《杭州新闻联播》节目推出AI数字主播“小雨”,并以0失误率播报新闻。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舆论热议。一方面,AI主播的高效、精准令人惊叹,另一方面,也让不少正在学习播音主持的学生倍感压力,甚至有人计划转行。实际上,这一趋势并非杭州独有。央视财经、日照广播电视台、央视综合频道等多家媒体都相继推出了AI数字主播,试图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占据先机。

这一技术创新主要依赖于先进的AI算法,通过对真人形象与声音的复刻,让数字人主播具备极高的逼真度。这意味着,新闻播报的效率将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夜间新闻、突发事件报道等方面,AI主播能够实现全天候工作,无需休息。这无疑是新闻行业的一大变革。
随着AI技术的应用,部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前景。小陈,北京某高校播音专业大三学生,在看到《杭州新闻联播》的AI主播后,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她表示,过去只要普通话标准、台词功底扎实、形象良好,就有机会在电视台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现在,AI不仅能做到精准播报,还没有情绪波动、不会出错,人类播音员的竞争力正在被削弱。

她坦言,自己已经在考虑研究生阶段换专业,比如攻读法律,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她认为,AI可以帮助新闻播报更高效,但无法替代记者的独立思考和深度调查能力,因此未来如果能掌握法律知识,或许还能在法治新闻报道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新闻行业,而人类的适应能力决定了我们能否在这一变化中生存下来。AI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新工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它。如果播音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认知,拓展自己的技能边界,那么未来,他们依然可以在新闻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