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4日晚,腾讯综艺《演员请就位3》首播即引爆舆论。导师章子怡在节目中因选手张嘉元的表现当场发飙,一句“你下去吧!不要在这做人设”将节目推向高潮,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这场冲突不仅暴露了新生代偶像转型的困境,更引发了公众对演艺行业专业性与态度的深度讨论。
事件起因:松弛态度与“偶像人设”的碰撞
作为节目首位登场的选手,张嘉元起初凭借外形和初舞台表现赢得导师好感。然而,在随后的表演环节中,他的状态急转直下。据现场描述,张嘉元在诠释角色时频繁以“偶像”身份自居,甚至将表演设计成“偏喜剧”风格,试图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虎吵吵”的人设掩盖表演短板。他坦言此举是为“讽刺过去的自己”,并认为“偶像行业被过度关注和溺爱”。
这种“自我调侃”却激怒了导师章子怡。她指出,张嘉元的态度缺乏对表演的敬畏感:“你一直在输出人设,而不是真正投入角色。”在多次提醒未果后,章子怡情绪爆发,直接要求其离场,并点名张艺兴、易烊千玺等成功转型的偶像演员作为正面案例对比。同场导师吴镇宇亦质疑:“为什么有人自称偶像?”进一步凸显了导师群体对“偶像标签”与专业素养割裂的不满。
冲突核心:态度与初心的行业底线
章子怡的愤怒并非单纯针对演技不足,而是对职业态度的零容忍。她在节目发布会上曾强调:“不是由衷热爱表演、不真心想长本事的人,不该把这里当作流量出口。”这种观点贯穿了她的评判标准。张嘉元在表演中试图以综艺感“取巧”的行为,恰好触碰了这一底线。
张嘉元事后在道歉长文中承认,因竞争压力和不自信,他选择用“插科打诨”掩盖专业缺陷,企图通过“综艺人设”延长晋级机会。这种功利心态导致其忽视了表演的本质——对角色和舞台的尊重。章子怡的激烈反应,实则是对行业浮躁风气的警示:流量与娱乐化不应凌驾于艺术追求之上。
舆论分化:严苛批评还是成长空间?
事件引发网友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章子怡守护了表演艺术的严肃性,“若连态度都不端正,何谈演技进步?”反对者则质疑导师过于严苛,新人需要更多包容与指导,而非当众驱逐。此外,部分观众将冲突视为节目组设计的“剧本”,认为戏剧化场面为收视率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张嘉元的道歉并未回避问题。他坦言“无地自容”,承诺将以谦逊态度打磨演技,并感谢章子怡的“鞭策”。这种直面批评的姿态,为事件增添了一丝积极色彩。
行业反思:偶像转型的困境与破局
张嘉元的困境折射出偶像产业与演艺行业的深层矛盾。偶像工业强调人设与粉丝经济,而表演艺术需要剥离外壳、深入角色。章子怡提及的张艺兴、易烊千玺等案例,证明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职业化”——即放下偶像光环,以专业演员标准要求自己。
此次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行业的浮躁:部分新人将演技类综艺视为跳板,而非修炼场。正如章子怡所言,若缺乏敬畏之心,流量终将反噬口碑。对张嘉元而言,这场风波或许是一次淬炼;对行业而言,则是一次关于初心与专业的集体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