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 · 三侯
一候獭祭鱼
上一个节气河流解冻,雨水一到,水獭开始捕鱼,将很多鱼摆在岸边,如同陈列祭品。后世用“獭祭鱼”比喻罗列堆砌资料。
二候鸿雁来
小寒节气的初候就是“雁北乡”,那为何又说雨水“鸿雁来”,在正月时也有大雁北归呢?有学者认为这很可能是不同种类和地区的候鸟迁徙习性的不同所造成的现象。
三候草木萌动
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之中,草木悄悄地抽出嫩芽,新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萌动,当真是“最是一年春好处”。
幼儿园雨水节气活动方案(一)
小雨滴,大世界
一、活动目标:
认识雨水节气,了解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习俗。
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感知雨水的特性,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懂得雨水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萌发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教师提前了解雨水节气的相关知识,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物质准备:雨伞、雨衣、雨鞋、各种容器(如:瓶子、杯子、碗等)、颜料、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并猜测:“这是什么声音?”
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下雨了,外面有什么变化?”
引出主题:“今天是雨水节气,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雨滴的世界吧!”
2. 认识雨水节气: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雨水节气的时间、气候特点、习俗等。
引导幼儿讨论:“雨水节气到了,天气会有什么变化?”“雨水对植物、动物有什么影响?”
3. 探索雨水的秘密:
(1)雨从哪里来?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思考:“雨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幼儿讲解雨的形成过程。
(2)雨水的特性
准备各种容器,引导幼儿在下雨天接雨水,观察雨水的颜色、气味等。
将雨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观察雨水的形状变化。
引导幼儿用手触摸雨水,感受雨水的温度、触感等。
(3)雨水的作用
引导幼儿讨论:“雨水有什么作用?”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雨水对植物生长、动物生存、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创意表达:
(1)绘画:小雨滴的旅行
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小雨滴从天空落下,滋润大地的场景。
(2)手工:小雨伞
引导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小雨伞,并进行装饰。
(3)音乐游戏:大雨小雨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用身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5.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
在班级自然角种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四、活动评价: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对雨水节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感知雨水的特性,并初步了解雨水对万物生长的重要性。
幼儿能够用绘画、手工、音乐等方式表达对雨水的认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