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有人问,银行存款利率会不会变成零?这问题听着挺吓人,毕竟咱老百姓攒点钱不容易,大多都指着银行利息过日子。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聊明白,看看利率有没有可能真降到零,跟咱生活又有啥关系。
银行存款利率为啥会变?
先说说利率咋来的。银行收咱的存款,再把钱贷给别人赚钱,利息就是这中间的差价。国家有个大管家——央行,定个基准利率,银行照着这个调。比如2025年2月,央行定的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5%,各家银行会在这基础上加点水分,像工商银行可能是1.75%,地方小银行可能给到2%多。
可这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好的时候,贷款需求多,银行愿意多给点利息把存款吸过来;经济差的时候,贷款少,银行就不爱多掏钱,利率就往下走。最近几年,咱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加上疫情那几年影响,利率确实一直在降。2022年,1年期定存基准利率从1.75%降到1.5%,2023年又调过一次,大银行的3年期定存利率现在也就2%左右,小银行能到3%就不错了。
利率会降到零吗?
现在问题来了,利率会不会一路降到零?咱得从几方面看。
1. 看看国外咋样
有些国家还真干过这事儿。日本和欧洲,从2010年代开始,经济不景气,银行存款利率直接降到零,甚至负数。比如日本2024年,普通存款利率0.02%,基本没啥意思;欧洲央行2014年就把基准利率调到负0.1%,存钱还得倒贴银行管理费。这是因为他们想刺激经济,让大家别攒钱,多花钱。可结果呢?老百姓还是舍不得花,经济也没啥大起色。
咱们国家跟他们不一样。咱是发展中大国,老百姓爱存钱,2024年全国居民存款总额143万亿元,平均每人10万多块,储蓄率全球最高,超过40%。要是利率变零,甚至负数,大家可能更慌,不敢花钱,反而把钱藏家里,那就麻烦了。
2. 国家的政策咋想
咱国家央行有底线,不会让利率随便归零。2023年央行开会就说了,要“稳增长、防风险”,利率得保持“合理水平”。为啥?一是银行得赚钱。利率太低,银行存贷款利差没了,日子过不下去,2024年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到1.8%,再低就危险了。二是老百姓得有回报。利率归零,存钱没收益,大家可能去炒房炒股,资金乱跑,政府最怕这事儿。
3. 现在利率咋样了
2025年2月23日,大银行像工商、建设,1年期定存利率1.75%左右,3年期2.0%-2.3%,5年期也就2.5%。小银行稍微高点,3年期能到3.2%,但也降了不少。比起10年前,5年期动不动4%-5%,现在真是低多了。可从零还有段距离,央行2024年说,短期内不会再大降,保持稳定为主。
跟老百姓有啥关系?
利率降到零,对咱影响不小,咱得掰开看看。
1. 存钱收益少了
假设利率真变零,你存10万块,1年后还是10万,一分利息没有。现在好歹还有点,比如2%利率,10万块1年2000块利息,能买不少菜。要是没了,养老、孩子上学那点指望就得另想法子。
2. 花钱还是存钱?
利率低了,存钱不划算,有人可能想着花出去,或者买理财、黄金啥的。2024年,全国理财产品规模30万亿元,比2020年涨了50%,说明大家已经在找别的路子。可这也有风险,理财不保本,黄金价格波动大,老百姓得悠着点。
3. 贷款便宜了
利率降,贷款也便宜。2025年房贷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85%,比2020年的4.65%低不少。以后要是再降,买房、开店借钱成本更低,对年轻人可能是好事儿。但银行放贷小心,钱不好借,效果也有限。
4. 通货膨胀咋办
利率太低,钱容易流出去,东西可能涨价。2024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了1.5%,还算稳。可要是利率归零,钱不值钱了,菜价、房租没准蹭蹭涨,老百姓日子就不好过了。
最后咋看?
银行存款利率会不会变零?短期看,不太可能。咱国家得顾着银行和老百姓,2025年估计还会在1%-2%晃悠,长远看不好说,得看经济咋走。对咱来说,利率低是大趋势,存钱收益少是事实,早点打算别的出路,比如学点理财知识,或者多攒点实物资产,可能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