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口大省与教育大省,河南近年来以“拼命”姿态扩建大专院校的举措,引发了全国关注。截至2024年6月,河南高校总数达174所,其中专科院校114所,成为全国高校数量第一的省份。这一现象背后,既有现实困境的倒逼,也有对未来的战略布局。
一、“曲线突围”:政策限制下的必然选择
河南曾试图通过引进外部名校提升教育质量,如2020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但因教育部对跨省异地办学的限制而搁浅。在此背景下,河南选择“自建专科—升格本科”的路径,例如安阳师范学院便是由专科升格而来。这种“曲线发展”模式虽耗时较长,却能在不依赖外部资源的情况下,逐步填补高等教育资源缺口。
二、产业转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激增
河南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正经历产业结构升级。以郑州为例,比亚迪、蜜雪冰城等企业快速发展,催生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食品营销、电子商务等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高度契合,如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与比亚迪共建“产业学院”,实现“入学即入职”的培养模式。数据显示,入选“双高计划”的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0%,部分实操专业薪资甚至高于普通本科。
三、教育普惠:破解高考大省的升学难题
河南高考人数常年居全国前列,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曾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为51.86%)。通过扩招专科,2024年毛入学率提升至59.59%,逐步缩小差距。专科教育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尤其是农村和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技能学习实现就业与收入提升。
四、争议与挑战:数量与质量的平衡
尽管专科教育成效显著,河南仍面临结构性矛盾:本科院校仅60所,且缺乏“双一流”高校;专科院校中新建学校占比高,部分存在师资薄弱、校企合作不足等问题。专家指出,未来需从“铺摊子”转向内涵式发展,例如加强“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推动校企联合科研。
五、启示:职业教育的新机遇
河南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重要参考:职业教育并非“次等选择”,而是与产业升级紧密绑定的发展引擎。当社会逐渐打破“唯学历论”,更多人将看到专科教育在培养“大国工匠”中的独特价值。正如一位职业院校教师所言:“有些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真不如我们实操能力强的专科生。”